美食平台线上榜单“必吃榜”造假现象展开,讲述了上海警方破获销售假冒“必吃榜”商品案,同时介绍了警方、平台针对造假行为采取的措施以及“必吃榜”的设立初衷等内容。
在当下的美食领域,平台的线上榜单宛如一座“美食地标”,成为众多美食打卡爱好者寻觅美味的重要参考。然而,当榜单荣誉逐渐演变成餐饮店吸引流量的“密码”时,一些不良商家开始动起了歪脑筋,甚至催生出了一条“制售假牌匾”的黑色产业链。
3月14日,央视《法治在线》栏目曝光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上海警方通过综合相关平台以及市民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涉事团伙。这个团伙通过某电商网店,大肆销售假冒的“必吃榜”牌匾,累计非法牟利竟高达百万元。目前,该团伙的主要成员已全部落网,均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图为真假“必吃榜”奖牌对比。(来源:央视)
警方表示,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此类造假行为,他们已经与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未来,这两家职能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协作与配合。同时,警方也提醒平台,要强化企业自身的维权意识,特别是对于商标的保护。一旦发现相关案件线索,应及时向警方通报。
大众点评“必吃榜”团队工作人员透露,大众点评长期以来一直联动公司相关部门,在全国重点城市持续开展针对“必吃榜”违规使用情况的治理工作。一旦发现商户违规使用“必吃榜”物料,平台将第一时间联系商户进行整改。对于那些不配合整改的商户,平台将依照规则扣除门店诚信分。而对于扣分后仍拒不整改的“钉子户”,或者发现有买卖“假奖牌”等严重违规线索的情况,平台会及时上报给政府有关部门,并积极配合查处虚假宣传行为。
图为各类违规冒用“必吃榜”荣誉行为。(摄影:任青)
为了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击“假奖牌”行为,平台开通了线上举报通道。商家可以通过开店宝App联系客服,或者拨打商户服务电话进行举报;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大众点评App联系客服,或者拨打消费者服务电话。此外,平台还为上榜商户提供了官方宣传模板,只要商户符合规范,就可以自行进行线下物料制作及站外宣传,以此鼓励商户合理利用必吃榜荣誉,提升自身生意。
去年6月,大众点评发布了2024年“必吃榜”,上海共有144家餐厅上榜,在全国排名第一。其中,黄浦区表现尤为突出,莱莱小笼、三玛璐酒楼(汉口路店)、瑞狮楼·潮汕会馆等21家餐厅成功入选榜单。
“必吃榜”设立的初衷,是基于用户的真实评价,旨在帮助更多消费者发现那些“好吃、不贵、体验佳”的优质餐厅。该团队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注意到了有些平台上存在违规售卖假奖牌的链接,目前榜单团队正持续联动公司法务知识产权部门进行打击,并进一步改进官方奖牌的线下制作工艺,以防止造假行为的发生。
本文揭示了美食“必吃榜”造假的产业链现象,通过上海警方破获的案件展示了造假的严重性。同时,介绍了警方、平台等多方为打击造假行为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必吃榜”的设立意义。多方协作打击造假,有助于维护美食榜单的公信力,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能真正通过榜单找到优质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