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致人死亡的严重事故,详细介绍了事故情况以及小米官方的应对举措。同时阐述了小米SU7上市以来的火爆销售成绩、即将上市的小米YU7的预期情况,分析了小米汽车成功的原因在于高性价比和流量营销。然而,也指出小米汽车在硬核技术创新上起步晚,核心零部件依赖供应商,且因追求高性能和平价化埋下了安全隐患,强调小米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安全。
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一辆小米SU7在安徽的某条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碰撞爆燃事故。据悉,该车撞上了中间护栏,瞬间起火,火势凶猛,整个车身很快就被大火吞噬,最终只剩下一个车架残骸。有自称是乘员家属的网友透露,事故发生时车门锁死,电池也发生了爆燃,导致车上的三个人不幸被活活烧死。
事故发生后,小米官方迅速做出反应,派遣了专门的工作组,积极配合警方以及家属,对事故进行还原调查,力求查明事故的真相。
这起事故是小米SU7上市以来最为严重的一起碰撞爆燃致人死亡事件。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小米SU7开启预售以来,它就成为了中国舆论场上的一款超级网红车。其火爆程度远超特斯拉、问界、理想、蔚来等新势力品牌。在这个过程中,雷军也凭借小米SU7的热度被推上了神坛。在网红车的光环以及雷军超级企业家网红人设的双重流量助推下,小米SU7的销量不断创造着神话。
它创造了中国造车史上的新纪录,是最快交付突破10万辆的新势力车型,而且仅仅凭借这一款车,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交付量就突破了20万辆。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小米SU7的单月销量更是达到了2.9万辆。要知道,小米SU7并不是一款廉价车,它的起售价为21.59万元,高配版更是达到了29.99万元。在这个价位区间,能取得如此高的销量,在所有国产纯电轿车中是独一无二的。
此外,小米YU7的发布会也即将在本月举行,预计6月份就可以上市交付。如果不出意外,小米YU7几乎已经预定了下一个爆款的位置。它有望将小米的单月交付量直接拉升到5万辆以上,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按照小米SU7的爆红节奏,YU7作为一款纯电SUV,其订单量必然会远超交付量。正如队长多次提到的,小米的交付量主要取决于工厂的产量,而不是订单量,因为订单实在太多,工厂根本做不完。
就拿售价52万的小米SU7 Utra来说,其大定锁单量就突破了1万辆,创造了中国高性能电动跑车的最高纪录。而小米SU7至今仍旧手握24.8万张订单。在当前这个残酷的价格战时代,小米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而且这还是在不打折、不降价、没有优惠、不参加价格战的情况下实现的。那么,小米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方面,小米SU7具有超高的性价比。它的配置是按照手机的逻辑来打造的,采用高配低价的策略,用料十分充足,但价格却相对较为亲民。另一方面,小米在流量营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雷军在玩转互联网流量方面堪称封神,绝对是中国第一网红企业家。相比之下,董明珠、余承东、王传福、何小鹏、李斌以及周鸿祎等企业家,在流量营销方面都难以与雷军相抗衡。小米SU7就像发口红色号一样,每推出一个新配色,都能刷爆全网,堪称中国新势力流量之王。而其他车企,由于缺乏硬核的技术创新,即使举办了发布会,也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在车圈,雷军对流量的掌控力堪称一绝,他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然而,在产品质量方面,小米SU7的核心零部件仍旧依赖于供应商。例如,它的电池有两个供应商,低配版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高配版则使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电机也有两个供应商,分别是汇川技术和联合电子;电控系统同样来自于汇川技术和联合电子。
也就是说,小米SU7的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均得益于供应链技术。而且,它的智驾系统是先发布后上车的。小米SU7于2024年3月28日发布,其智驾系统4月开始进行用户测试,5月开通10城,城市领航功能8月才在全国开通,端到端智驾则是在2025年2月底才全量开放。
由于起步较晚,小米汽车在硬核技术创新方面,相比一部分友商要慢半拍。而且,小米汽车的用户群体相对年轻,很多年轻人把小米汽车作为人生的第一辆车。同时,小米过于追求车辆的性能,起步速度极快,小米SU7 Max版百公里加速仅需2.78秒,小米SU7 Ultra更是快到百公里加速只要1.98秒,刷新了保时捷的记录。
由于车辆性能太强,而用户又较为年轻,小米把高性能车做成了很多年轻人都买得起的平价车,这就为安全埋下了诸多隐患。在巨大的流量光环之下,这些潜藏的风险很容易被忽视。
对于小米来说,在追求流量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产品的安全性能。只有在流量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围绕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展开,介绍了事故详情及小米官方的应对。同时阐述了小米SU7的销售佳绩和即将上市的小米YU7的预期,分析了小米汽车成功靠高性价比和流量营销。但也指出小米汽车在技术创新上起步晚,依赖供应商,且追求高性能平价化带来安全隐患,强调小米需平衡流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