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2025 一季度赚钱基金经理,去年年底投资预判大起底

本文聚焦 2025 年一季度表现优异的基金,深入探讨了相关基金经理在 2024 年底所做的投资预判。涉及人形机器人、港股、北交所等不同赛道的基金,分析了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决策依据以及对市场的看法,还提及当前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摘要

每到 3 月末,公募基金便迎来了备受瞩目的年报季。在这个时期,除了公布产品的运行数据之外,公募基金经理们常常会在年报中分享自己的投资感悟与理念,详细概述过去一年管理基金的心得。甚至,有些基金经理还会撰写“小作文”,难得地向投资者透露部分个人情感。也正因如此,长期以来,公募基金年报一直是投资者和研究机构热衷于探讨的读物。

2025 年一季度,A股 和港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涨势。那些提前布局优势个股的主动权益基金,更是迎来了新年的开门红,其中有 10 只基金年内涨幅突破了 40%。投资者们不禁好奇,在 2024 年底,这些基金经理究竟是如何确定投资决策的呢?随着各家基金年报的陆续出炉,投资者终于得以全面了解。

2025 年一季度涨幅前 20 名的公募基金

人形机器人持续走强,多只相关个股表现亮眼

在众多基金经理中,鹏华基金的闫思倩、永赢基金的张璐以及平安基金的张萌先所管理的基金在一季度表现出色,旗下单只基金涨幅均超过了 50%,他们都精准押准了人形机器人赛道。

闫思倩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一季度涨幅高达 65.16%。她提出,2025 年对于宏观经济触底修复保持乐观态度,财政与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预计总体表现较好。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制造业,主产业链经历过供给侧出清后,需求仍在持续增长,而股价和基本面都处于历史底部,具备长期投资机会,可以进行长期选股。新能源相关制造业涉及的成长方向较多,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新的技术和业务升级,包括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AI 能源相关等领域。

张璐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一季度涨幅为 52.32%。他预测 2025 年将是产业化破晓之年,关键词是定型与量产。

张荫先管理的平安先进制造主题,一季度涨幅达到 53.65%。他表示,后续会花费更多精力去研究“穿针引线”(电子皮肤、深度相机、六维力、灵巧手、腱绳)、轻量化(镁合金、铝合金)、新型传动方案、新制造工艺等方向的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张璐还在年报里分享了他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建议:“投资者在初次接触某个相关行业时,不妨将其纳入关注列表,深入了解和研究该行业及工具型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基于真正了解后再做出投资决策,而不要仅仅因为热度高就跟风购买。若看好板块未来发展,可以考虑采用定投方式与行业共同成长,熨平短期波动,力争享受行业长期发展的红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适当分散投资,从更理性、更长期的角度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资金全部押注到单一赛道。”

在三位基金经理的前十大重仓持股中,多只人形机器人股多次出现,几只个股一季度涨幅也都在 40%以上。其中,双林股份更是实现翻倍,年初至今涨幅达到 118.16%。

乘上港股春风,多只主动基金提前布局

2025 年,港股时隔小半年再度出现大幅拉升,医药、互联网等板块涨势明显。得益于港股的优秀表现,多只基金一季度涨幅超过 30%。

其中,南方基金的熊潇雅管理的南方香港成长,一季度涨幅为 31.40%。她在年报中写下超过 4000 字的长文,详细阐述了基金的运作逻辑和布局思维。她提到,展望 2025 年,积极看好港股市场的中期表现,认为下行风险低于上行风险,应该注重三方面选股:仍然以 TMT 行业作为核心仓位、积极在政策加力的方向寻找机会、继续寻找新的消费趋势以及继续深挖 AI 行业的机会。

此外,她还提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一直是困扰整个基金行业的难题,本基金希望不简单以业绩和规模作为目标,而是以基金持有人的收益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以未来 3 – 5 年的投资回报率来择股,将研究时间精力更多地分配在“长期且重要”的事情上。

从个股来看,南方香港成长重仓持股的多只个股一季度涨势明显。老铺黄金更是在线下造就了火热消费场景的同时,股价涨幅也突破 200%,相比其最初的发行价已经翻了 17 倍。

过去几年,医药板块表现疲软,但不少基金经理仍在积极调仓布局。2025 年一季度,多只港股医药个股走高,部分个股涨幅超过 40%,也让低位“抄底”的基金经理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永赢基金的储可凡管理的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一季度涨幅为 32.29%。他在年报中提到:“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我们认为在新药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层面,国内产业无须妄自菲薄。”

储可凡表示,尽管在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等领域,我们的确与欧美学术界或医药工业界尚有差距。但中国的新药产业链迄今也仅仅发展了不足 10 年,我们用短短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大药厂近百年的路。放眼全球,已经是个“奇迹”。总体而言,2025 年医药行业将步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在政策持续支持与技术突破的背景下,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药企业有望价值重估。

聚焦北交所个股,多只定期开放基金跑赢大盘

2024 年 9 月至今,北证 50 指数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抬升,也为跟踪北交所个股的基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机会。在 2025 年一季度涨幅较高的基金产品中,也出现了多只布局北交所的封闭式基金。

华夏基金的顾鑫峰管理的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一季度涨幅为 37.45%。他在年报中从几个方面阐释了他对北交所上市公司具备信心的原因:北交所公司目前估值相较于沪深同类公司依然有不小的折价;目前持有的北交所公司今年以来依然延续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政策前期的密集发布,已经说明了对这个市场的呵护力度,未来即将和正在进入落地实施期;北交所未来新挂牌的公司会变多变好,流动性的大幅改善和估值的系统性提升展现了更强的吸引力。

不过,顾鑫峰也提到,尽管短期可能会由于供给增加给整个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一定的扰动,但增加优质供给是市场长期发展的基石,这使得选择优质中小企业的难度相对降低。

汇添富基金的马翔、马磊管理的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一季度涨幅为 24.43%。他们在年报中提到,展望 2025 年,在主打“专精特新”的北交所市场,科技创新主线、高端制造升级主线和新兴消费主线是他们重点布局的领域,仍有不少机会存在。

过去的一两年里,大量主动基金表现疲软,不仅收益不如一众费率更低的 ETF 基金,更让投资者心灰意冷,部分主动基金至今仍未回归 2021 年的高点。上交所报告显示,2024 年,境内 ETF 规模增长 1.6 万亿元,年内指数基金持有 A 股市值也首次超越了主动基金。

1 月 23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要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2025 年,随着科技主线的持续,主动基金通过提前布局、积极调仓和提升投研能力,让投资者付出的真金白银获取了更高的稳健收益,这是否能让更多投资者改变资产配置策略?市场还在等待答案。

本文围绕 2025 年一季度表现突出的基金展开,介绍了不同赛道(人形机器人、港股、北交所)基金经理在 2024 年底的投资预判及决策依据。同时指出主动基金曾面临的困境和当前的改善情况,以及监管层对基金行业的要求。2025 年主动基金能否让投资者改变资产配置策略仍有待市场验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2025 一季度赚钱基金经理,去年年底投资预判大起底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