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展开,介绍了其研发依托的平台,阐述了科研装置转化为医疗设备的难点,讲述了不同阶段的研发成果,包括各装置的特点和优势,还提及了该装置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治疗成效,最后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当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已经成功建成了我国首台大型重离子研究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意义非凡,它为我国中能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搭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平台,让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开展。而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的研发工作,正是紧紧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这一强大的大科学装置而逐步推进的。
不过,将科研装置转化为医疗设备,这绝不是简单地缩小尺寸就能实现的。在设计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时,科研团队需要考虑的因素极为复杂。一方面,要确保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毕竟这是直接用于患者治疗的设备,容不得半点差错。另一方面,还要综合考量装置的造价、成本以及可推广性等问题。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治疗成本,还需要合理配置多治疗终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治疗效果。
面对重重困难,科研团队并没有退缩,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攻关。终于,在2006年,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浅层肿瘤重离子治疗装置。此后的3年时间里,他们又紧锣密鼓地完成了103例临床前期试验。通过这些试验,充分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2015年底,武威重离子医疗装置建成并顺利出束。这一装置具有诸多令人瞩目的特点,其国产化率超过了95%,这意味着我国在重离子治疗装置领域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化。而且,该装置的性能丝毫不逊色于进口设备,但其造价却仅仅是进口设备的1/3。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设备的采购成本,还大幅降低了后续的运维成本,为更多患者能够接受重离子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9年9月29日,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肃武威获批上市。这一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装置在治疗肿瘤方面表现出色,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残留和复发,还显著降低了放疗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更高的康复希望。
到了2024年7月,新一代普惠型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新设备在设计上进行了优化升级,其周长缩小至35米,占地面积相比以往减少了70%,这大大节省了空间资源。同时,治疗终端数量实现了倍增,并且每个终端都可以实现多角度联合照射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作为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的典范,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已经在全国多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国在建和投入使用的装置达到了9台,其中武威、兰州、杭州三地的设备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为当地的肿瘤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治疗手段。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首台国产设备在运行的5年时间里,其治疗效率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技术性能、经济性和运维保障等多个方面,都明显优于进口装备。截至2025年2月底,首台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已经累计治疗患者超过1800例,为众多肿瘤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从最初的基础研究到如今的产业化应用,从单点突破到全国布局,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这一“大国重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不仅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让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拥有了自主话语权,更凭借其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不断降低的治疗成本,为肿瘤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医疗装备产业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医疗体系的重要基石。未来,近代物理所将继续聚焦人民的健康需求,集中力量攻克精准放疗装备技术瓶颈。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推动普惠型精准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的广泛应用,让顶尖的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能够惠及大众的新质生产力,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本文介绍了国产医用重离子治疗装置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发的历程,历经多年攻关取得多项成果,包括不同阶段装置的特点与优势,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且治疗成效显著。该装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未来,近代物理所将继续推动其发展,让科技成果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