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何以东方美”活动:让东方美在当代绽放光彩

“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在北京先农坛庆成宫盛大启幕,该活动汇聚多领域代表,通过主题文化沙龙和沉浸式文化秀展示东方美。文中探讨了何为东方美,阐述其是东方智慧的诗意表达和文化基因,还提到当下文化消费中东方美成为主角。最后强调文化工作者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该项目将奏响与时代共振的“文化交响”。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浪潮中,一场极具意义的文化活动盛大开启。

图①:“何以东方美”文化秀,《舞武相生》表演现场。 柴子澳摄 图②:诗乐《何以东方美》表演现场。 图③:歌曲《弦歌不辍》表演现场。

红墙碧瓦,精致的和玺彩画装点其中,有着560余岁高龄的庆成宫,宛如一位宽厚的长者,以其开阔的胸怀拥抱世间万千气象,静静见证着不息的文化脉动。3月28日,以“大美东方 文化交响”为主题的“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在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点之一的先农坛盛大启幕,并在庆成宫举办了文化秀首站活动。

近年来,从热度居高不下的“考古热”“非遗热”“文创热”,到跨界又出圈的“国潮”“国风”“新中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何种形式进行转化,中国人对美的独特认知、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始终是那把不变的文化密码,深深烙印在民族的灵魂深处。

“何以东方美”启幕活动吸引了政府部门、文博机构、学术界、艺术界、企业界、媒体等多个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在主题文化沙龙上,嘉宾们各抒己见,分享着自己的真知灼见,共同探求东方美如何与时代和谐共生、与世界相互交融、美美与共。而在沉浸式文化秀中,一系列跨界融合的文艺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生动地展示了东方美赋予艺术创新的无限灵感与广阔空间。

那么,何为东方美呢?答案是与古为新,海纳百川。

“从水墨丹青的淡雅意境到丝竹雅韵的悠扬旋律,从亭台楼阁的精巧布局到精工细作的匠心工艺,东方美不仅是东方智慧的诗意表达,更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永不褪色的文化基因。”正如主题视频《何以东方美》所阐释的那样,色、味、形、音、艺、韵构成了东方美的丰富维度。她从历史的深处缓缓走来,在当今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悉心呵护和独具匠心的创造中被重新激活,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主题文化沙龙上,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宋慰祖感触颇深。他表示:“中轴线是一条不断传承、发展的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带,是凸显‘东方之美’的标识和纽带。”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发现,天宫藻井冰箱贴“一贴难求”,许多观众拿着冰箱贴与天宫藻井合影,在这一瞬间,他们与一脉相承的中华美学理念“相遇”。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监事会主席游亚林则认为,色彩是文明的直观注脚,东方传统色“缃叶色”的发布,多个领域合作复原“开化寺色谱”,展示了中华美学的多姿多彩。

那又何以体现东方美呢?是弦歌不绝,日新又新。

从网红城市纷纷打造文旅新名片,到“村超”“村BA”拓展文旅消费新场景;从舞剧《只此青绿》《唯我青白》《天下大足》让历史画卷在舞台上“活”起来,到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及其周边产品火爆出圈……“文化 +”“ +文化”的模式方兴未艾,文化消费、国潮消费如潮水般涌动,东方美不仅是主角,更是主场,既是文化的“源”,也是发展的“流”。

就像这场沉浸式文化秀,它交织成一曲人文与科技、传承与创新的美妙合奏。《舞武相生》以独特的形式将中国哲学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嫦娥奔月》里彩绘皮影与舞者的身影相映成趣,彝族烟盒舞、马头琴和呼麦艺术共同描绘出中华文化的多彩魅力……诗乐、歌舞、武术以及非遗、光影等,这些东方美的不同打开方式,熔铸了古与今,连接着当下与未来。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高艾说:“扎根传统、守正创新,才能让文化IP跨越时空,成为当代观众的情感共鸣点,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诠释中国价值,文化出海才能真正‘融进去’。”

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寇非也指出:“以当代视角激活文化基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起来、‘活’起来、‘用’起来,融入日常生活和城市气质,才能打开更广阔的文化创新空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美哉东方,美在人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地处北京中轴线上的先农坛,古朴的历史建筑与蓬勃的时代创造交相辉映。从北京中轴线出发的“何以东方美”,将在持续的行走与对话中,奏响与时代共振的“文化交响”。

本文围绕“何以东方美”文化传播项目启幕展开,阐述了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态势,探讨了东方美的内涵和体现方式,强调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鼓励文化工作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何以东方美”活动:让东方美在当代绽放光彩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