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武装部教师吕冀蜀的故事,涵盖他的戎马生涯、教学经历以及对国防教育的热情和贡献。
敬礼!
只见一只右手稳稳地抬起,五指紧紧并拢,紧贴着太阳穴。身着笔挺军绿色常服的武装部教师吕冀蜀,在课后郑重地给学生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一幕,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而这也是吕冀蜀退休前在清华上的最后一节“高技术战争”课。
回顾吕冀蜀担任连长野外训练的那段时光,在漫长的戎马岁月里,他不仅磨砺了自己的体格和意志,还展现出了强大的自学能力。“因为年纪小,我的体力并不占优势,但我的自学能力很强。”吕冀蜀回忆道。他从初中数学开始,一路坚持不懈地自学到大学的微积分、统筹法等内容。在解放军总政文化干校学习时,他凭借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全校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凭借出色的数学能力,吕冀蜀在军校就小有名气,还受邀为军人们上数学课。与传统教学不同,他结合自身自学经验,将数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这种独特的教学风格,也为他后来的教学之路奠定了基础。
水木清华“老团长”
1998年,吕冀蜀被中国人民解放军65集团军派驻到清华大学,担任军事教学组组长,自此与水木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清华的课堂上,吕冀蜀从不照本宣科。他把复杂的军事战略知识用生动案例串联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国防知识的兴趣。
吕冀蜀(一排左四)和军事教学组的老师站在一起,他们的身影见证着清华国防教育的发展。
全校前5%!老兵的“硬核”课堂有多燃?
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吕冀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不少“妙招”。他会在课件里穿插战斗机轰鸣声、手榴弹爆炸声、机枪扫射声等音效,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学生们对此印象深刻:“他的课件质朴,有一种从尘土中冲出的力量感”。因课程受欢迎,吕老师这门“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课也被制作成慕课,已经吸引了17万人次在线观看学习,并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入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吕冀蜀(二排左五)组织学生参加航海实习活动,他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中。
“他的讲解特别生动有趣”,同学们对吕老师的 “射击” 课印象特别深刻。他会用幽默的方式讲解射击知识。要知道,吕冀蜀担任师炮兵科参谋时,连续三年获得全军炮兵射击竞赛优胜。就算已经离开部队20多年,吕冀蜀射击依然精准。
吕冀蜀(左三)获得清华大学第一届“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这是学生们对他教学的高度认可。
脱下军装,不卸担当
虽已离开部队融入校园,吕冀蜀对国防建设的热情一点都没减,仍用实际行动续写军绿色的故事。在军训中,他认真演示动作,每一个姿势都标准而有力。
谈起参军的学生,吕冀蜀如数家珍。他说,虽然他们当兵的过程充满艰辛和磨炼,但对学生们而言,“锤炼越狠,锻炼越大”,“该摔就摔,摔倒了再站起来”。在他看来,青年在一次次磨炼中培养出的精神,能让他们终身受益。凭借这样的精神,到任何岗位都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现在,已经71岁的吕老师,还会回到清华,受邀作为嘉宾,在 “当代国防” 课上和同学们交流。他说:“只要学校国防教育有需要,我仍愿意积极参加。”
最后一课,深情的军礼
吕老师的言传身教,化作学生心中珍贵的回忆。他在清华园种下的种子,一定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清华大学武装部教师吕冀蜀的故事,他在戎马生涯中锻炼了自己,自学数学取得优异成绩并开展教学。到清华任教后,他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兴趣,课程备受欢迎。即便离开部队,他依然心系国防教育,鼓励学生在磨炼中成长。吕冀蜀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国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