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一封密信,点燃胶东革命烽火 〈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胶东革命的指路明灯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珍藏的《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这一珍贵革命文物。详细介绍了信件产生的背景,包括胶东地区的革命发展历程、党组织的建设情况以及“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失败后的困境。阐述了信件的内容和意义,它对胶东党组织的思想、组织、政治建设和武装斗争起到重要指导作用,推动了胶东革命力量的恢复和发展,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为胶东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内,静静地珍藏着一件意义非凡的革命文物——《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这封信是由中共胶东临时特委于1936年精心撰写而成,其封面赫然印着“秘密”二字,采用蜡版油印的方式制作,内页则是质朴的毛边纸。它不仅是胶东党组织的第一份正式文件,更犹如一位无言的历史见证者,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胶东地区那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以及严谨的纪律建设。

这便是《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的油印版。

胶东,这片位于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区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三面环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拱卫平津的门户。自20世纪20年代起,革命的浪潮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唤醒了胶东人民内心深处的民族觉悟和革命激情。许多外出求学的胶东知识分子,在接触到进步思想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党组织。随后,他们带着使命和责任,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家乡,如同播撒希望种子的使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秘密发展共产党员,为胶东地区的革命事业埋下了希望的火种。

1933年3月,在山东省委的指示下,中共胶东特别委员会(以下简称胶东特委)正式成立。这是胶东地区第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机构,它的诞生犹如一盏明灯,为宣传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等工作指明了方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35年春,国民党反动政府强征民力,肆意强占土地,修筑青威公路。由于工程量巨大,工程进展缓慢,迟迟未能完工,这严重耽误了农民的耕作时机,引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慨。再加上长期以来的阶级压迫和剥削,一场革命风暴在胶东大地悄然孕育着。是年冬,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和对日不抵抗政策,胶东特委领导和发动了“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但遗憾的是,暴动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胶东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党的上下级组织、党员与组织之间失去了联系,党的工作陷入了极为艰苦、困难的时期。

在这黑暗的时刻,革命的前途在哪里?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胶东地区迫切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来带领大家走出低谷,走向光明的未来。1936年初,中共党员理琪经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人员介绍来到胶东。他一到这里,便迅速着手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致力于恢复党的各级组织。在他的努力下,中共胶东临时特委正式成立,理琪也被选为书记。

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后,理琪代表中共胶东临时特委撰写了《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全文长达1万余字。这封信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胶东地区所面临的斗争形势,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胶东党在前一个时期的工作。同时,它还明确提出了近阶段胶东党组织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的策略和方针。此前暴动失败的惨痛教训让胶东党组织深刻意识到,革命的成功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在这封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先进阶级的分子决不能和一般群众相同,他必须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前提。信中还提出了维持党的纪律的若干原则办法,敏锐地指出了暴动暴露出的党员行动散漫、忽略保密工作等问题,并且前瞻性地预见了将来革命力量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组织不纯、思想混乱、管理困难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之策。

这封信作为胶东党组织的第一份正式文件,在秘密下发后,如同一场及时雨,对胶东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和武装斗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得当地革命力量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发展。

由暴动幸存队员组成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深山秘密开展军事训练时,也深入学习了《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等文件,并将其用于指导斗争实践。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发动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开启了红色胶东时代。

革命的光芒如同利剑,刺穿了黑暗,驱散了笼罩在胶东上空的阴云。第三军不断扩充人员、武器,积极扩大宣传。富有家国情怀和革命斗争精神的胶东人民纷纷响应号召,加入到抗日救亡的行列中来。胶东各地党组织在特委的领导下,先后组织发动了荣成埠柳乡校、黄县黄格庄、文登黄山、蓬莱西宋家村、莱阳等10余次武装起义,胶东人民抗日武装迅速壮大。

1938年2月,第三军在西进途中攻克牟平城、血战雷神庙。他们凭借严密的作战计划、严格的组织纪律,打退了数倍于己且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在胶东地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胶东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此后,抗日烽火在胶东土地上熊熊燃起。在坚强的组织保障和铁纪的护航下,第三军经过数次整编,队伍不断扩大。至1938年12月,发展到7000余人,成为胶东抗日的主要力量。以第三军为火种发展起来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他们始终听党指挥,严守纪律,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围绕《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展开,介绍了其历史背景、内容及重要意义。从胶东地区早期的革命发展,到“一一·四”暴动失败后的困境,再到理琪撰写信件为党组织指明方向,最后引发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推动革命胜利。展现了胶东党组织在艰苦环境下的奋斗与成长,强调了组织建设和纪律保障对革命事业的关键作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一封密信,点燃胶东革命烽火 〈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胶东革命的指路明灯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