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在成都举行的相关情况,包括大会为行业发展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揭晓“2025中国水产行业百强品牌”榜单、提出五大倡议等,还阐述了通威在产品打造和海外布局方面的举措与成果。
3月26日,备受瞩目的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在成都通威国际中心盛大启幕。这一盛会被誉为水产界的“达沃斯”论坛,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目光。
在当前水产行业面临诸多现实性问题的背景下,此次大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水产行业破题发展难题、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还为行业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搭建起了重要的展示舞台。
大会期间,“2025中国水产行业百强品牌”榜单重磅揭晓。通威、海大、正大、新希望六和、嘉吉、恒兴、粤海、澳华、国联水产、大北农等100个优秀品牌荣耀登榜。该榜单具有诸多亮点,品类覆盖面更为全面,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品牌分布地区也更加广泛。同时,榜单更加关注时间价值和品牌的可塑性,既涵盖了长期深耕行业的“老品牌”,也有专精特新的“新势力”。这些上榜品牌在推进种业振兴、产业创新、绿色养殖、渔业现代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本届大会还提出了五大倡议,旨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内容为:为践行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发展水产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水产智慧发展,要以政策为引领,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以科技为支撑,突破关键领域的创新壁垒;以绿色为底线,重塑水产生产体系;以智慧为引擎,赋能全产业链升级;以协同为基石,构建高质量发展共同体。
朱作言院士在大会上表达了期望,他希望通威等优秀企业能够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充分关注智慧渔业蓬勃兴起的大趋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发展动能的迭代,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力量。
回归“产品本身”
近年来,水产行业步入存量时代,轻产品、重营销的现象较为普遍。终端客户在对产品质量的甄别能力上往往有所欠缺,常常是卖了鱼之后才知晓哪家的产品质量好,而遇到质量差的产品时已追悔莫及。到了第二年,又会有销售人员上门推销,终端客户容易受到低价诱惑,导致在产品选择和决策上出现偏差。类似的问题在行业内近几十年反复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年,通威在对行情进行准确分析后,首次正式对外发布“好产品年”,并确定了在科技引领下“原料稳定,质量如一”的产品定位。2024年,通威持续深化“好产品年”,内伸外延,对外发布了“万户共成长”计划。
通威股份副总裁、通威农发总经理张璐表示:“今年,通威将继续深入推进‘好产品年’,持续强化技术高度、产品深度、用户温度,致力于帮助每一位水产从业者做大做强,不断书写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张璐是一位从塘头成长起来的行业知名专家,他拥有博士学位,是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神农青年英才、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曾任通威股份水产技术总监等职务。今年1月,张璐被任命为通威农发总经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通威对自身产品力和产品科技含量的重视。
早在2007年,通威就开始布局海外发展。作为最早一批在海外布局饲料生产基地的集团性企业,通威始终高度重视海外市场,尤其关注东南亚地区的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及饲料生产基地建设。如今,通威已在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主要水产养殖国家建立了多家饲料公司,年产能超百万吨。国内头部水产饲料企业的技术实力在海外具有明显优势,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水产养殖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未来,通威将继续在沿线国家发挥管理优势,持续强化海外市场布局,进一步助力集团的全球化战略发展。
本文围绕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水产科技大会展开,介绍了大会的重要意义、百强品牌榜单情况以及提出的五大倡议。同时着重阐述了通威在产品打造上的努力,从“好产品年”到“万户共成长”计划,体现了其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此外,通威的海外布局也展现了其全球化发展的战略眼光,为水产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