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安图县非遗舞蹈培训:让传统艺术“活”起来

本文围绕安图县文化馆开展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舞蹈培训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的时间、覆盖范围、培训内容、教学模式等,展现了培训活动对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自3月17日起,安图县文化馆精心策划并启动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非遗舞蹈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意义非凡,旨在借助舞蹈培训的形式,将非遗文化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传递给广大群众。

活动覆盖范围广泛,涉及九龙街道、长兴街道、瓮声街道,为期11天。这一广泛的覆盖,让更多生活在不同街道的居民有机会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学习中来,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培训内容丰富多样,聚焦朝鲜族传统舞蹈与打击乐,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像“朝鲜族鹤舞”“朝鲜族牙拍舞”“朝鲜族假面舞”“朝鲜族打击乐”等项目纷纷纳入培训课程。这些项目各具特色,承载着朝鲜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理论 + 实操”双轨模式,由县文化馆专业教师及非遗传承人联合授课。专业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非遗传承人则拥有原汁原味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两者结合,确保学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能有所收获,既能深入了解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又能掌握实际的表演和演奏技巧。

在具体的课程中,“朝鲜族鹤舞”课堂上,老师详细地解析了该舞蹈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向学员们讲述了鹤在朝鲜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同时,老师还亲自示范碎步、探步、斜线转等基本动作,学员们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如何在舞蹈表演中体现白鹤的神韵。“朝鲜族假面舞”课程则注重传授不同人物角色的演绎技巧,让学员们深入体会朝鲜族传统舞蹈的民俗特色和艺术魅力。此外,“朝鲜族牙拍舞”的基础知识教学和“朝鲜族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培训,让学员们切实感受到当地民俗文化资源的美学特征,进一步丰富了培训课程体系。

培训采用系统化、分层次的方式,构建了“全域覆盖、分层教学”的非遗传承网络。这种方式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擦亮了安图县“非遗品牌”,为传统艺术的普及和传播注入了新活力。参训学员李女士表示:“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艺术素养,还感受到了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未来能成为非遗传播的志愿者。”

安图县也将继续深化“非遗品牌”建设,不断探索更多创新模式,推动非遗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文介绍了安图县文化馆开展的非遗舞蹈培训活动,活动覆盖多街道、为期11天,聚焦朝鲜族传统舞蹈与打击乐多个非遗项目,采用“理论 + 实操”教学模式。培训让学员收获颇丰,构建了非遗传承网络,擦亮了“非遗品牌”。安图县后续还将深化“非遗品牌”建设,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安图县非遗舞蹈培训:让传统艺术“活”起来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