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具身智能时代: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进化之路 全球具身智能热潮:人形机器人的多元突破与应用

本文聚焦国外具身智能领域,以人形机器人为核心,介绍了其在不同生活场景的应用,如快递配送、情感陪伴、养老照护等,还阐述了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等支撑系统的持续升级以及取得的新突破。

当我们将视野投向全球,会发现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已然成为国外前沿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当今社会,人形机器人的角色定位正变得愈发多元,它们既能承担起繁重的劳动任务,又能为人们提供温暖的情感陪伴,还能在养老照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多家国际企业机构纷纷在具身智能赛道发力。

近日,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办的英伟达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多款适用于不同生活场景的机器人闪亮登场。其中,由瑞士一家公司开发的机器人Milo,在快递配送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它的出现旨在解决快递员送货上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Milo具备强大的自主能力,能够独立穿越沿途的各种障碍,将包裹安全无误地送到顾客家门口。这一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减轻快递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升快递配送的工作效率。

从满足当代人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情感陪伴”功能成为了目前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由英伟达、谷歌DeepMind与迪士尼研究所合作开发的新型机器人技术项目Newton概念近日发布,其雏形机器人Blue在演示动画结束后登上舞台。Blue不仅行走动作自然流畅,还能发出声音与人类进行互动。值得一提的是,Blue搭载了英伟达最新的GR00T N1机器人通用模型。该模型基于人类认知原理开发,能够让机器人全面感知周围环境,规划出合理的行动步骤,从而完成复杂的任务。

在日本,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攀升,社会面临着护理人员短缺的严峻问题,目前护理人员的缺口约为5万人。为了应对这一社会课题,日本早稻田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了一款能够辅助养老照护的人形机器人AIREC。这款机器人头部配备了多个相机,可以精准捕捉人的位置和姿态,再通过7处手臂关节的力矩传感器计算出所需力度,确定好空间位置关系,帮助人类进行翻身等动作。此外,机器人辅助起身、给人穿袜子以及进行号脉等功能也都在不断完善之中。

日本早稻田大学新一代机器人研究机构教授松本治表示:“日本的少子老龄化问题正在迅速加剧,这样的智能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完成各种工作,从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这也是这项研发的主要目的。”

除了在应用场景上不断拓展,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在自身能力方面的进化速度也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它们有的具备一流的运动控制能力,有的专攻流水线作业,还有的致力于走入家庭,为人们提供照护和陪伴。而在它们一次次惊艳表现的背后,是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等支撑系统的持续迭代升级。

在运动控制方面,人形机器人不断刷新着空翻技能的世界纪录。它们能够在短短0.5秒内完成横向的瞬时能量爆发,克服重心的剧烈冲击,单侧腿部承受的瞬时压力达体重的4.5倍。全球首个实现侧空翻的电驱机器人,无疑是对运动控制能力的极限挑战。

不仅如此,机器人的动作学习与执行能力也在不断升级。近期,多家机器人公司发布的最新视频显示,人形机器人能够轻松应对各类舞蹈挑战,实现丝滑街舞、鲤鱼打挺、格斗武术等流畅自如的动作表演。这些精彩的表现背后,是动力系统、智能算法、感知技术等多维度的集成突破。

人形机器人的进化不仅仅体现在拥有更发达的四肢上,它们的“头脑”也变得更加聪明。今年3月,一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发布了最新机型,这款可爱的机器人褪去了冰冷的金属壳,披上了柔软的外衣,集合了运动智能、作业智能、交互智能三类智能于一体。它可以骑车去帮我们买菜、帮我们缝缝补补,还能像人一样和我们进行自然的交流。

人形机器人不仅能说,还具备看、想、判断的能力,这得益于其多模态大模型。而毫秒级的反应速度,则是模型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彭志辉介绍:“包括用DeepSeek等一些AI工具,会发现它生成一段对话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做了模型的创新,以前DeepSeek是输入文本,输出的也是文本,再把文本转成语音。我们用从图像、从语音直接到语音,所以它中间省略了所有的计算过程。我们也在工程上做了大量的工程优化,所以使得它的时延可以做到毫秒级。”

本文围绕国外具身智能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展开,介绍了其在快递配送、情感陪伴、养老照护等生活场景的应用,以及在运动控制、动作学习、智能集成等方面的进化和突破。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类需求方面的巨大潜力,以及其支撑系统不断升级带来的能力提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具身智能时代: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进化之路 全球具身智能热潮:人形机器人的多元突破与应用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