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城市的文化与文明展开,以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为例,阐述了文化与文明相互滋养的关系,还列举多地借文化之力普及文明的方式,说明文明与文化的相辅相成能让城市更具魅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风景如画的北运河畔,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打卡项目。现场热闹非凡,游客们穿梭在绚烂的桃花丛中,忙着赏花、拍照,用镜头记录下这绝美的春日盛景,同时也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深入了解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那些可爱的志愿者们也没闲着,他们身兼数职,既是文明引导员,维护着现场的秩序,确保游客们能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又是文化宣传员,热情地向游客们讲解桃花堤的历史故事,介绍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每一朵娇艳的桃花背后,都能看到城市文明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美好景象。城市文明精心呵护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城市文明,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文明之城的内核,其实就是文化之魂。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文明观念都与它的文化内核紧密相连。就拿天津来说,它襟河枕海,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了“河海津韵”这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这种地域文化也造就了天津人乐观、热情、包容的气质。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这样点评天津的豆浆:“那叫醇,就跟天津人一样,厚道!”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不仅塑造了当地人的精神气质,也影响着整座城市的社会风气。可以说,文明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浸润,文化是文明成长的肥沃土壤。如今,在不同的城市,人们正积极借助文化的力量来普及文明。在天津,不少志愿者用快板、相声这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号召大家文明守礼。他们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精彩的表演,让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北京,相关部门从京剧《闹天宫》中获得灵感,推出了公益广告《哪吒且慢》。这个广告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向公众宣扬“停一停彰显文明,让一让心宽路畅”的文明理念,让人耳目一新。在苏州,交警则以一曲评弹将“交通大道理”娓娓道来,让人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接受文明的教育。这些方式让文明礼仪的传播少了说教味,多了一份亲和力,就像春雨润物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让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借文化之力普及文明,不仅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还充满了烟火气,让文明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践行。文明范越足的地方,文化味越浓。当讲文明成为一种风尚,城市就能带给人们既有烟火气又有良好营商环境、舒适消费体验的高品质生活。这样的城市能够聚起更高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人才。人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这股动力贯穿于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千家万户背后连着多元的消费需求,也连着各种好创意、新业态。风景留人,文明留心。一座拥有如画美景的城市会成为许多人眼中的“诗与远方”,然而,当人们饱览风景过后,真正能直抵人心、令人流连忘返的,是一座城市文明守礼的社会风气与蕴藏其中的人文风韵。让文化与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城市会更具魅力,更有吸引力。
本文通过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引出文化与文明相互滋养的关系,以多地借文化普及文明的实例进一步说明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强调文化与文明交融能让城市更具魅力、更有吸引力,呼吁促进文化与文明共同发展,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