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民宿行业,介绍了携程以2626万元拿下高端民宿品牌大乐之野67%股权,以及新东方投资小众高端酒店品牌松赞集团的情况。深入分析了当下民宿行业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状,同时探讨了行业高端化、精品化趋势,资本入局带来的规模化发展机遇,以及民宿品牌规模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天眼查近期信息显示,上海山海有野酒店集团获得了来自上海赫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A轮融资,金额高达2626万元,而赫程国际由成都携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持股,这意味着携程实际上是以2626万元拿下了高端民宿品牌大乐之野67%的股权。
携程持有山海有野67%股份。图源:天眼查
上海山海有野酒店集团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莫干山成立,其创始人吉晓祥拥有同济大学规划专业背景。目前,该集团旗下拥有25家酒店,分布于莫干山碧坞村、苏州余山岛、宁夏中卫等多地。无独有偶,就在前不久,俞敏洪所代表的新东方也向一家小众高端酒店品牌伸出了橄榄枝。天眼查数据表明,西藏松赞绿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从约1.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约2亿元人民币,其中新东方持股约12.4%,招银国际持股17.9%,创始人白玛多吉持股21.3%。和山海有野类似,松赞集团由创始人白玛多吉在2001年于香格里拉创办,其酒店大多远离城市,分布在滇藏线周边,截至目前共有18家酒店,分别位于丽江、雨崩、南迦巴瓦等地。携程和新东方不约而同地收购中高端民宿品牌,他们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这又将对整个民宿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激烈小宁在桂林、阳朔运营民宿已经有十年之久,但近两年来,她明显感觉到生意越来越难做。“我当初做民宿,是希望能在城市里打造一个充满人文特色的居住空间。然而,现在市面上的民宿同质化现象太严重了,而且行业内逐渐陷入了价格战,我到手的利润逐年减少。所以在一年前,我彻底停止了手下民宿的扩张。”小宁无奈地说道。小宁的情况并非个例,当下的民宿行业正陷入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价格战使得利润回报越来越低。根据订单来了日前发布的《2024酒店、民宿行业数据与趋势报告》,2024年我国民宿平均入住率为33%,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但平均房价为502元/间夜,却是近5年来的最低值;平均收益为165.8元,同样是近5年来的最低水平。艰难的营收状况导致市场上民宿企业的存续周期不长,在社交媒体上,有关“民宿转让”的帖子中,民宿老板“白菜价”出清民宿的情况十分常见。根据Fastdata极数《中国民宿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5》,截至2024年,中国民宿企业超过四十万家,其中成立时间不超过三年的占比近六成。而且民宿老板整体对民宿投资的满意度较低,近六成民宿老板后悔投资民宿项目。小宁向记者表示,如果现在有想要投资民宿的个人或企业主向她征求建议,她都会劝对方慎重考虑。“传统行业投资需要谨慎,差异性和运营能力至关重要。如果只是一个基础空壳,很容易被市场淘汰。毕竟,附近有成千上万的酒店民宿客房,都在争夺目前并不多的客人。”小宁强调道。山海有野的创始人吉晓祥也曾发表过类似的看法。“靠产品驱动发展几年后,我们就发现,民宿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说民宿的第一个竞争节点是产品,那么如今的民宿市场,已经进入了第二个竞争节点,即服务竞争。”他在一次行业分享会上如此说道。由此可见,民宿在运营服务方面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高端化、精品化、小众化成为了民宿市场的新发展趋势,民宿不再以“性价比”为关键词。根据《中国民宿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5》,中国民宿高端化趋势持续增强,每间夜超400元的民宿需求占比达30.9%,同比大幅增长。这表明中国民宿消费需求正从网红民宿打卡向能带来良好旅行体验的方向扩展,低端民宿项目正快速被市场淘汰,个性化、中高端民宿项目将成为未来的增长动力。
图源:Fastdata极数
在此趋势下,或许只有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的民宿品牌能够依靠规模效益实现盈利。### 规模化扩张前夜《中国民宿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民宿市场规模达到422.7亿元,民宿行业融资规模达44.9亿元,创下近7年来的新高。为何民宿市场生意难做,却融资火热呢?背后或许是因为消费刺激政策和庞大的康养消费需求带来了足够大的扩容空间,同时市场加速洗牌出清,民宿行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从政策端来看,国家对于民宿业态给予了足够多的支持。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提到,要丰富温泉、旅拍、房车、邮轮、游轮、游艇、乡村民宿等旅游产品。从需求端来看,银发经济带动的“康养消费”市场前景广阔。《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2021年,45岁以上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36.81%。其中45—64岁人群出游9.02亿次,占比27.80%,成为旅游市场第一大客源,而养生度假和健康度假则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细分需求。在此情况下,养老产业将与文旅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推动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家政等相关产业和业态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养老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场景,释放养老消费潜力。”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3月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与机遇”专题研讨会上如此表示。也有旅游出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许多刚刚退休的老年人出行的第一选择不是出国出境,也不是大城市,而是具有‘疗养’特质的中高端度假村。并且老年人通常不会短暂地停留,而是长期居住。”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中高端民宿项目往往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对于选址、定位、设计、服务等软硬件设施的要求都较高。在中国民宿市场,此前已有依靠资本规模化扩张的先例。2018年8月15日,华住宣布完成对国内精品度假酒店品牌——花间堂的战略收购。华住以近4.63亿元人民币收购青普旅游及同程旅游合计持有的花间堂71.2%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华住将合计持有花间堂82.5%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当时,花间堂开业项目21个,房间总数575间。截至2024年4月,花间堂在营门店超150家,实现了规模化倍速增长。较大的扩容空间和高门槛的成本投入要求,吸引了资本入局,携程、新东方纷纷加大在民宿行业的实体布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民宿投资和运营,会逐渐向专业化、资本化方向发展,整个赛道也有望更加成熟。对标花间堂被华住入主后的拓展历程,携程入主后的大乐之野,和获得新东方投资的松赞,或许很快就会迈出各自的扩张步伐。### 共性问题依然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巨头也要面临行业的共性问题,从投资角度来看,民宿利润率低、回本周期长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现状。与连锁酒店不同,中高端民宿的客房数量往往比较低,单房面积大,一家酒店的房间数量平均在15—20个之间。以2019年开建的大乐之野·中卫沙坡头项目为例,客房数量15间,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包含业主投资),预计要4年回本。再看收购方,其实携程很早就已经开始构建乡村民宿版图,推出“花筑”子品牌,用加盟方式做民宿连锁,可惜后来惨淡收场。2021年,携程再次进入民宿领域,依旧用加盟模式,创立了携程度假农庄,但同样并没激起多大浪花。作为OTA平台的携程,对线下民宿的运营能力存疑。同时,诸如亚朵这样快速扩张的中高端连锁品牌,也在同等价位上争夺着民宿的市场。平均入住率85%,开业6个月即可盈利,单店客流6万,4年在62个城市开业90家……无论从哪个维度上来说,亚朵规模化、连锁化的效率都是民宿望尘莫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宿品牌规模化发展仍存在不小挑战,经过多年整合,拥有丰富运营经验的酒店集团们,仍然在中高端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优势。
本文深入剖析了当下民宿行业的发展现状。行业内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激烈,导致利润回报降低,企业存续周期短。但随着消费刺激政策和康养消费需求的增长,民宿行业迎来了规模化发展的契机,携程、新东方等资本纷纷入局。不过,民宿投资仍面临利润率低、回本周期长等问题,且在与连锁酒店品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未来,民宿行业需向专业化、资本化方向发展,以应对挑战,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