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达快递从1999年创立,历经二十多年发展成为知名企业并借壳上市,然而依靠加盟模式高速发展的韵达逐渐暴露出问题,因加盟商管理漏洞被国家邮政局立案调查,同时分析了加盟模式带来的扩张与管理问题,探讨了快递业转型的方向。
1999年7月,聂腾云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离开申通快递,前往上海创立了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韵达货运”)。那时,韵达货运的注册资本仅有50万元,其中父亲聂樟清出资30万元,聂腾云自己拿出20万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韵达”成功崛起,不仅成为中国快递业的知名企业,还在2017年顺利完成借壳上市,变身为“韵达股份”。聂腾云也凭借此成就登上了胡润全球百富榜,成为令人瞩目的富豪。
然而,韵达依靠加盟商实现的高速发展,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客户的投诉如潮水般涌来。最终,一个来自违规快递包裹的沉重打击,让韵达陷入了困境。
国家邮政局于3月19日作出决定,对韵达货运立案调查。原因是该公司的“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给受害人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此时的韵达货运,已经因为借壳上市成为了韵达股份的子公司。
真正的问题根源或许在于,在快递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大背景下,采用加盟战略快速“跑马圈地”的韵达,开始遭受加盟商的“反噬”。
疯狂扩张的加盟点
2016年12月,韵达货运100%股权作价177.6亿元置入新海股份;到了2017年1月18日,新海股份正式更名为韵达股份,韵达货运成为其旗下子公司,聂腾云、陈立英夫妇也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在此之前,申通快递、顺丰控股、圆通速递都已纷纷提出各自的借壳上市方案。
国内快递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直营和加盟两种。早期,除了顺丰采用直营模式外,韵达与申通、圆通一样,为了满足初期低成本、大范围覆盖的需求,均选择了加盟模式。这种模式允许个人或企业加盟末端网点,从而实现营业网点的迅速扩张,以抢占市场份额。
从2016年借壳之前直至现在,韵达一直采用“枢纽中转自营与末端网络加盟”的经营模式。也就是说,所有自营枢纽转运中心的设立、投资、运营和管理都由韵达总部负责,但收派两端的服务则由具备快递经营许可资质的加盟商提供。
到2016年末,韵达拥有55个自营枢纽转运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有3000多家加盟商以及20000余家配送网点。
仅看2月份的数据,申通的单票收入为2.04元,同比下降9.33%;圆通的单票收入为2.32元,同比下降8.27%;顺丰的单票收入为14.35元,同比下降11.86%。由此可以看出,韵达2月单票收入的同比降幅是最大的。
如果新玩家如拼多多自有物流,或者传统巨头如京东加盟制不断扩张,快递行业的第三轮价格战很可能会爆发,对于韵达来说,届时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
一位春节期间加班的韵达快递员向相关媒体透露,即使在2025年春节前后的业务旺季,快递价格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失控的门店与快递员
“轻资产、快扩张”的加盟模式,曾经助力韵达迅速覆盖市场,使其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加盟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常常降低安检标准、虚报数据。
有些加盟商为了留住大客户,甚至默许“白名单”机制,即允许协议客户的包裹免检直发。正是这些安检盲区,让诈骗包裹得以堂而皇之地披上合法的外衣。
在加盟制快递行业中,末端加盟商作为独立经营的主体,在快递公司总部政策的调控下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因此与总部之间既存在协作关系,又存在博弈关系。这就导致韵达在对末端门店和快递员的管理上存在明显缺失。
最终,韵达的部分加盟商没有严格执行协议客户资质审查,使得涉诈宣传品通过快递网络流向全国。“快递刮刮卡中奖”骗局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引发了社会对快递行业的信任危机。
国家邮政局对韵达立案调查的缘由,正是“韵达货运对其加盟商管理缺位,负有未按规定实行安全保障统一管理责任”。
其实,韵达的危机早有迹象。在2023年央视曝光的“义乌快递盲盒”事件中,韵达加盟商将滞留快递以“盲盒”形式二次销售,其中还包含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隐私物品。当时,韵达总部只是以“个别网点违规”进行简单回应,却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在快递业飞速发展的十年里,加盟制企业的“放养式管理”已经埋下了系统性风险。
在社交网络上,对快递员的投诉早已屡见不鲜,却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也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这种情况反映出快递业的估值困境:当价格战的硝烟逐渐散去,服务质量和合规能力正成为新的竞争壁垒。可惜的是,韵达在转型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在智能安检、隐私面单等合规领域的投入,还被加盟商视为“增加成本的累赘”。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管理升级问题,而是商业逻辑的全面重构。包括韵达在内的快递企业,需要在成本管控和风险防范之间寻找新的平衡。比如推行“加盟商股权激励”,将网点利益与总部深度绑定;或者通过“网格仓直管”,强化对末端的控制力。
韵达这次被立案调查引发的信任危机,或许能成为快递业走向成熟的催化剂。当企业真正意识到,每一张面单背后都承载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时,中国的快递业才能真正从“大”走向“伟大”。
本文介绍了韵达快递从创立到上市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加盟模式在带来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引发了管理漏洞、客户投诉等问题,导致被国家邮政局立案调查。同时分析了快递业面临的竞争和转型困境,强调快递企业需重构商业逻辑,平衡成本与风险,承担社会责任,以实现行业的成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