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4. 〈只道是寻常〉研讨会:项宏小说的时代印记与提升空间

作家项宏的长篇小说《只道是寻常》作品研讨会在北京门头沟区举行,介绍了该小说以艺术手法展现时代转型,通过人物经历体现九十年代初社会变革,还描述了小说开篇和结尾场景,最后提到文学评论家对作品的评价。

在3月22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场备受关注的文学活动——作家项宏长篇小说《只道是寻常》作品研讨会,在北京门头沟区盛大举行。这部小说是项宏继《人间草木》之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他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精心勾勒出了时代转型的微观标本,让读者得以窥探那个特殊时代的独特风貌。

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项宏有着深刻的感悟。他敏锐地察觉到当时年代的变革浪潮正在汹涌袭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局限于纯男女情感的单线故事。而是巧妙地通过苏阳等人物的丰富经历,生动地展现出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巨大变革与显著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开始有了新的精神追求。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兴起,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对个人价值的执着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成为了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这部小说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开篇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烟火气与真实感的社会环境。“小葱炖豆腐”那持久不散的味道,仿佛能让读者闻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不同装束打扮的年轻人,展现出那个时代的青春活力。新华书店印刷厂作为故事的主舞台,其内部复杂的等级制度和人际关系,是当时许多国营企业的真实写照。而在小说的结尾处,舞厅混战的场景极具象征性。啤酒瓶碎裂的脆响中,理想主义的碎屑与实用主义的铁片相互碰撞,飞溅出转型中国的时代火花,让人对那个时代的变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研讨会上,文学评论家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项宏作为一名从皖西山村走出来的作家,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并且能够将这些积累转化为清新自然的文学语言。特别是新作《只道是寻常》,在题材选取、美学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进行了新的尝试,以艺术的手法勾勒出时代转型的微观标本,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然而,评论家们也指出,作品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表述技巧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他们鼓励项宏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潜心学习,从广袤的大地上和火热的时代中寻找艺术的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本文围绕作家项宏的长篇小说《只道是寻常》作品研讨会展开,介绍了小说以独特视角展现九十年代初社会变革,同时呈现了文学评论家对该作品的肯定与建议,强调作家应深入生活创作更多佳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4. 〈只道是寻常〉研讨会:项宏小说的时代印记与提升空间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