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文物里的水文明之旅,在文物里聆听水的历史足音,共赴水之约

本文在第33届“世界水日”和第38届“中国水周”的背景下,带领读者走进文物世界,探寻水在文物中的踪迹,介绍了多件与水相关的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水对文明和历史的深远影响。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水,自古以来便是大自然中至善至柔的存在,它默默滋养着世间万物,孕育出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在第33届“世界水日”,第38届“中国水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在文物中寻找水的踪迹,聆听那悠悠岁月里浪花的声声诉说。

水,不仅滋养万物,还能与粮食酿成美酒。在众多文物中,有一件龙形觥显得尤为独特。它是存世青铜器中的孤品,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它是商人的酒器。这件龙形觥造型流畅,仿佛是水在流动中凝结而成,充满了水的动感,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人在宴饮时,美酒如流水般在觥筹间流转的场景。

古时的青铜器,大多装饰着繁复的纹饰。而晋公盘却别具一格,它的装饰与水紧密相连。盘中精心装饰着水鸟、青蛙、游鱼、乌龟等各种水生生物。更为奇妙的是,鸟喙可以自由开合,龟首能够伸缩转体,仿佛这些小动物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晋公盘原本是一个盥洗器,却营造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上动物乐园。相传它是晋文公送给爱女孟姬的出嫁礼物,承载着父亲的深情,随着流水转动,也寄托着孟姬的思乡之情。

有一件鸭形玻璃注,它的水色清澈,如同玻璃般透明。专家称它可能来自古罗马,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这件鸭形玻璃注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其奇特的造型中蕴藏着古老的智慧。古人称之为欹(qī)器,当器物空体和满水时会前倾,只有半水时才立得平稳。古人常把欹器放在座位旁边,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满,这小小的器物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鱼跃水中,为湖泊河流增添了无限生气。辽代的青瓷飞鱼形水盂也格外生动,鱼上颚翻卷,尾部高翘如船,还仿佛穿出双翅,恰似一条刚出水的游龙。古人用它来给砚池添水,在它的助力下,文人墨客们笔走龙蛇,书写出一篇篇锦绣文章。

另一件瓷器——清广彩开光西洋风景碗,则生动再现了古时的对外交往。它是外销瓷的典型代表,碗上绘有远洋帆船归来装卸货物的图样。据考证,这些图样来自德国梅森瓷厂的样稿。那海浪涛涛的画面,见证了历史上广州十三行的兴衰,也反映了当时中外贸易的繁荣。

还有一盏航标灯,它产自法国巴黎,在近代曾用于中国长江的航船上。旧时光如同大江东流而去,如今这盏航标灯已进入了博物馆。然而,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却重焕发展光芒,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

水是生命之源,它润物无声,滋养了文明,也塑造了人类的历史。岁月长河中,水的影子悄然沉淀于青铜器皿的纹饰,万家渔火倒映在瓷器的图样与造型。水在陶罐、在青铜、在瓷器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摇曳生辉。

本文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之际,通过介绍龙形觥、晋公盘、鸭形玻璃注等多件与水相关的文物,展现了水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水对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强调了水是生命和文明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永恒印记。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文物里的水文明之旅,在文物里聆听水的历史足音,共赴水之约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