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网上大量出现的“低价好房”宣传展开,记者通过调查、实地探访等方式,揭示了这些所谓“低价房”背后隐藏的各种套路和骗局,还列举了网友的类似遭遇,并邀请业内人士给出提醒,最后介绍了本市出台的相关整治规定。
“上海市中心200平方米大平层,600万元不到”“78平方米可靠房源,到手200万”“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信跟后台联系”……漫步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的信息流中,铺天盖地的房源推介令人目不暇接,那些低得离谱的价格更是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众多看似“价廉物美”的房子,实则如同虚幻的梦境,是诱使购房人一步步陷入困境的诱饵。行业资深人士透露,“网上卖房”模式已然演变成了行业的“黑灰产”,背后暗藏着获取流量、套取信息、骗取押金等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套路”。
某博主晒出“低价房”图片
“低价实惠”房充斥平台
当我们打开小红书平台,在搜索框输入“房源”“好房”等关键词,瞬间会弹出近千条笔记。“静安区大平层,248平方米送50平方米花园大平层仅870万”“浦东陆家嘴270平方米带露台江景大平层仅950万”“黄浦区实惠3房好房,总价350万,错过不再有”……经过查询可以发现,博主们所晒出的这些“低价好房”,无论是均价还是总价,都比周边相邻地段的房价低了20%至30%左右。
在其他视频平台,也有一大批贴着“低价”“实惠”“不可错过”标签的“房源”。记者观察到,其发布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发布视频,比如,一个“房产博主”的视频号“作品集”里,罗列着近百条短视频,视频封面通常是一张模糊的房产照片,点开视频,全程都是用彩色的大号字体打出“38万即可购买”“上海最便宜房子”“独立产证,当天可过户”等宣传语。另一种是开启直播,主播们在直播间里“侃侃而谈”,有的“主播”为了吸引眼球,甚至直接大声喊出:“要‘上车’的亲们,‘关注’左上角后直接私信我们,现在有人免费带看房源。”
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同样满是各类打着低价好房旗号的视频作品。然而,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没有明确的地址信息,有些是以第一视角直接在房间内拍摄,有些则只是几张图片滚动播放,仅从这些有限的细节,根本无法辨别房源的真实性。
某微信视频号上,有卖房博主打出“上海最便宜”等字样的标语 网络截图
网络博主向记者推荐精装房时号称“民用水电”,可记者线下探访发现并非如此
现场发现民用变商住
网上那些“低价房源”真的存在吗?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选中了一套“南京西路180平方米纯居住精装现房,总价500万元”的推荐房源,私信询问发布该房源的小红书博主。对方很快就“秒回”:“您好呀,您看的那套上海静安南京西路纯居住的180平方米精装现房,报价500万,真实在售的,民用水电,感兴趣麻烦您VX(微信),我加您把具体的项目资料发您看一下。”记者注意到,聊天框内有“立即预约”和“电话联系”两个选项,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留下个人手机号等真实信息。
记者发送信息仅仅2分钟后,就有一个“180”开头的电话打了进来。对方问道:“您好,是不是要来看房子?要看哪套?”记者回答:“不是早已选定南京西路上的那套房子吗?”对方马上改口称,是“同事”没及时告知。随后,记者与对方约定一同前往南京西路实地看房,在地铁站附近碰面后,一名男子自称是中介经理,示意记者先“跟他走”。一路来到武定路后,对方才一本正经地表示,“成熟”房源就在这里。
记者跟随他走进一栋商务楼的15楼,眼前的景象让人大跌眼镜。这里原本是一整层办公楼,如今被隔成了4间,各自独立。推开大门,房型十分怪异:号称18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客厅”就占去了120多平方米,中间还突兀地用移动门“隔”出一间“儿童房”,小卧室则是由一间办公室改造而来。房间内,只有一个简易的半开放厨房和卫生间,角落的淋浴房好像是临时搭建的。“说好的‘大平层’,原来是指‘商住两用’房?”面对记者的质疑,对方满脸堆笑地说:“您一样可以入住,这里除了水电煤贵一点,这地段、这环境、这采光,都很好啊……”他边说边拉开窗帘,还直言价格可以往下“再谈谈”。
记者以对方“不诚信”为由脱身,没想到几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另一名“房产中介”称,在黄浦区马当路上有一套“好房”,可以马上去实地看看。记者打车来到现场后,却发现约定的位置是一处绿地,周边根本没有楼盘。一名身穿冲锋衣的男子“闪现”后,自称是“专属中介”。
“房子呢?”记者问道。
“哥要看哪里的房子,市中心还是郊区?我这里都有。”说话间,他掏出手机,打开一个网站,表示可以随意挑选。记者以看不到现房为由借故离去。可没想到,此后几天,不断接到各种房产推销的电话,实在是不胜其扰。
网友称黑中介套路多
实际上,记者的经历并非个例,多位网友都遭遇了类似的“套路”。线上承诺的低价房源,实际往往是“虚大于实”。刘先生坦言,他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线下实体中介门店看房。等他在网上相中一套房子,想着过几天再“回看”时,原始链接却已被删除。陆女士则说,她在线上看了房,留下手机号码后,马上就遭到了“电话轰炸”。“好几个名字都没听说过的中介公司找到我,吓得我那几天都不敢接陌生电话!”
记者看到,多个平台博主发布的短视频“流量”往往都不低,小红书笔记的“爱心数”最高有近2000个,微信视频号博主的实时观看量“轻松破万”。在评论区里、直播间内,甚至还有不少疑似“水军”的账号,不断留言、发弹幕、炒热度。这些“卖房中介”常常采取线上引流的方式,先把热度“拱起来”,吸引网友的关注,然后再实施下一步的操作。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看房被坑钱的经历:看似“诚意满满”的中介经理,把买房人带到实地后,拿出一张“预看合同”,表示要“先交押金才能往下谈”。等到转账之后,再次联系该中介,要么关机要么被拉黑,最终落得个“人去房空钱泡汤”的结局。
业内提醒警惕假房源
对于网上充斥的各种“低价房源”,在房产业从业15年的资深人士“小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消费者,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无论在哪个平台,如果房产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就一定要警惕是否为“虚假房源”。她指出,网上所谓的“低价卖房”已经发展成为行业的“黑灰产”。“如今,部分社交网站和自媒体博主都会涉足房产交易领域,他们本质上没有稳定获得客源的渠道,就会想出一些‘歪门邪道’,其中就包括‘以次充好’‘货不对板’甚至完全虚构房源。”
“小批”举例说明,以“商住两用”来冒充“纯住宅”,是部分业内无良中介常用的手段之一。“以此为例,房屋的材质、隔音效果、物业配套都无法得到保障。甚至还可能涉嫌‘非改居’,等购买以后才发现无法入住时,卖家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她还强调,网上低价房源的背后,大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要么是吸引眼球获取流量,要么是获取购房者的个人信息加以利用,甚至会一步步将购房者引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从而牟取钱财。
对此,“小批”提醒市民,应尽量选择业界认可的“大平台”。一方面,大平台有内部自查自纠的资质;另一方面,房地产是交易频率较低、交易金额巨大的行业。一般来说,大品牌和业内资深房产经理都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声誉,不会为了一两套房产的成交,而“知假造假”欺骗消费者。根据她长期的从业经验,若发现虚假宣传,应及时截图或录音,作为后续维权的依据。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净化市场环境,才能让行业生态变得更加健康。
【最新进展】
本市出新规整治乱象
在各大视频平台发布房源信息,真的可以毫无约束吗?记者了解到,本市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对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房源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3月12日,上海房地产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信息发布的工作提示》,明确提出,依据管理部门的要求,为了规范新媒体平台房源内容,打击编造发布不实房地产信息的行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秩序,要求各房地产经纪企业规范房源信息的发布。
本文通过记者调查、实地探访以及网友分享等方式,揭示了网上“低价好房”背后存在的各种套路和骗局,包括虚假房源、信息欺诈、骗取押金等问题。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低价陷阱,选择大平台购房,并保留好维权证据。同时,本市出台新规对新媒体平台房源信息发布进行规范,有助于整治房产市场乱象,净化行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