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普联盟2025年工作会议的相关情况,包括25家新成员单位的加入使联盟成员达到203家,还回顾了过去一年联盟在科普品牌活动、能力提升及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成果,最后提及相关领导对联盟的肯定和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3月20日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广州科普联盟2025年工作会议于广州宝桑园盛大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关注科普事业发展的目光,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随着25家新成员单位的正式加入,广州科普联盟的成员单位数量已经成功发展至203家。这一数字的增长,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累加,更代表着广州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强大的吸引力。
在此次会议上,云溪植物园、广东科技出版社、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25家单位带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满怀热情地加入了广州科普联盟这个大家庭。截至目前,联盟成员单位的阵容愈发强大,涵盖了多个学科和行业领域。这些不同领域的单位汇聚在一起,为广州科普事业注入了多元化的活力和丰富的资源。
回顾过去一年,广州科普联盟紧密围绕“科普品牌活动、科普能力提升及科普资源建设”这三大核心任务,不断砥砺前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在科普品牌活动方面,联盟可谓是“花样百出”。通过举办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广州地区科普讲解大赛等专业赛事活动,为科普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助力科普人才的培养。同时,“珠江科学大讲堂”“科普五进”“科普狂欢日”“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科普科幻艺术作品征集活动”等趣味科普活动,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营造了全域科普的浓厚氛围。这些活动让优秀的科普内容走进了大众的生活,让科学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助力了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在科普能力提升方面,联盟充分发挥了其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过去一年,联盟精心打造了优质的交流学习平台,通过2024年粤港澳科普研修等系列交流活动,加强了粤港澳地区之间的科普合作与交流。同时,强化科普能力培训,推动了粤港澳协同创新,构建起了科普集群跨域协同创新模式,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在科普资源建设方面,联盟也是不遗余力。通过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了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持续打造优质科普案例,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参考;组织做好科普标准体系建设,使科普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完善科普联盟传播矩阵,让联盟的科普声音传播得更广、更深。这些举措促进了联盟发展的专业化和长效化,为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市外专局局长吴汉荣在会议上指出,广州科普联盟自成立以来,通过开展多元科普活动和深化科普交流,在优质科普资源共享、亮点科普品牌打造、优秀科普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已经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 + 社会参与 + 科技赋能”的良好科普生态,为广州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广州科普联盟理事长、广东科学中心主任卢金贵表示,未来,联盟将继续以广州“科技创新强市”战略部署为指引,在科普强市、助力大湾区发展的新征程上,鼓足干劲,跑出加速度,干出新气象,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的科普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文围绕广州科普联盟2025年工作会议展开,介绍了25家新成员加入使联盟成员达203家这一情况,回顾了过去一年联盟在科普品牌活动、能力提升和资源建设方面的成果,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最后表明联盟将以“科技创新强市”战略为指引,在新征程上继续发力,推动科普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