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美国计划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停靠费这一事件,深入剖析了该举措对美国煤炭、农业、能源等多个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引用官方观点指出此行为损人害己。
在全球化时代,产业链之间的联系紧密交织,宛如一张复杂而精密的大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任性之举,都很可能会先给自己带来伤害,美国近期的一个举动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据路透社3月19日爆料,美国打算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停靠费的做法,已经悄然对美国自身产业造成了伤害,抑制了美国煤炭和农产品等大宗产品的出口。
报道称,美国政府打着重振美国造船业的旗号,计划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相关船舶征收港口费。然而,这一政策却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一方面,美国煤炭库存开始激增;另一方面,本就陷入困境的农业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原因很简单,美国出口商在寻找船只将货物运往国外时遭遇了重重困难。
根据白宫正在起草的一项行政命令,美国可能会对中国制造的船舶或包含中国制造船舶的船队征收高达150万美元的港口费。美国主要的出口商和运输供应商对此忧心忡忡,他们表示,这些潜在的港口费用极大地限制了向国际买家运输美国农产品、能源、矿物等商品所需的船舶供应。
路透社报道截图
美国煤炭能源企业Xcoal能源和资源公司首席执行官欧尼•思拉舍尔(Ernie Thrasher)在3月12日给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一封信中无奈地表示,由于提议中的港口费,船东已经拒绝为美国煤炭运输提供报价。
思拉舍尔进一步指出,制定和实施这些费用可能会在短短60天内导致美国煤炭出口停止,使得价值1300亿美元的运输业务处于危险境地。他还忧心忡忡地说,这种费用结构可能会使美国煤炭的交付成本增加35%,这无疑会让美国煤炭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他强调,“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的流失将是灾难性的”。
西弗吉尼亚州煤炭协会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汉密尔顿也向路透社透露,由于未售出的煤炭库存不断增加,西弗吉尼亚州的煤矿已经准备进行裁员。
美国石油协会在3月10日提交给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意见中也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拟议的费用还可能使美国更难出口石油、液化天然气和精炼燃料等其他能源产品。
知名集装箱船运营商及其零售和制造业客户也一直在直言不讳地谈论这些费用可能带来的危害。专家更是发出警告,运输食品和燃料等基本商品的散货船和油轮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因为它们无法像集装箱运输公司那样将成本分摊给许多客户。
美国农会联合会表示,美国农民此前已经受到报复性关税的打击,如今又陷入了船费之争的夹击之中。三名美国谷物出口贸易商透露,由于从5月起无法确保海运运输,出口商销售玉米、大豆和小麦等大宗美国农产品的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因为出口商根本不确定最终成本是多少。对于农产品来说,运输成本的上升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中美贸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说,征收港口费、对货物装卸设备加征关税这一类的措施,不仅损人害己,还会推高全球的海运成本,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同时也会增加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而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这些措施振兴美国造船业的想法,最终也只能是一场空。
美国计划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停靠费这一行为,给美国煤炭、农业、能源等产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煤炭库存激增、农业市场不确定性加剧、能源产品出口受阻等。同时指出这种损人害己的措施无法振兴美国造船业,还会扰乱全球产供链,增加美国国内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