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漯河市召陵区郜庄村农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40多台大型拖拉机和60名机手奔赴新疆、内蒙古一线支援春耕生产的情况,介绍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召陵区农机合作组织的优势、机手的作业经历以及跨区作业的安排,还提及召陵区近年来在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方面的举措。
春,向来是一年的开端;农,始终是前行的先锋。在3月19日这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漯河市召陵区郜庄村农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40多台大型拖拉机整齐排列,犹如整装待发的战士,彰显着强大的力量;60名机手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他们身着整齐的服装,做好了奔赴远方支援春耕的准备。
随着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党组书记郭红福一声洪亮的令下,机车发出阵阵轰鸣声,如同一支浩荡的队伍,向着新疆、内蒙古一线进发,去支援那里的春耕生产。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他们即将书写属于自己的奉献篇章。
“早在春节前,农机中心就积极主动地与当地农机部门进行沟通。”出征仪式上,漯河市召陵区农机中心主任李聚辉介绍道,“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当地有近30万亩农田急需农业机械进行耕作。”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及时组织工作人员与当地进行对接洽谈。首先,明确了作业地块和价格,为后续的作业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同时,积极落实生活保障、机械维护以及安全生产等相关事宜,让机手们能够安心作业。出征前,还对机手进行了全面的培训,要求机手们不仅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安全生产,帮助当地群众及时完成春耕任务。
据了解,自2019年开始,漯河市支援新疆、内蒙古春耕生产出征仪式已经4次在召陵区举办。召陵区的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成熟,规模较大,拥有丰富的跨区作业经验。这些农机合作组织不仅能够帮助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农户抢抓农时,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确保粮食安全;还能有效解决漯河当地农闲时期农机闲置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支援新疆、内蒙古,召陵区还有180台大型拖拉机奔赴湖南、湖北等地,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援。
“这已经是我第四年参加支援新疆、内蒙古作业了。”漯河市支援新疆、内蒙古春耕跨区作业服务队机手刘贺飞说道,“去年,我的一台车在内蒙古赤峰作业了5000多亩地,挣了九万多块钱。今年,我又新购入了两台拖拉机,准备用三台拖拉机去内蒙古赤峰作业,我希望能够帮助当地的农户更好、更及时地完成春耕作业。”刘贺飞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对帮助他人的责任感。
当前,新疆、内蒙古地区正处于农业生产春耕备播的关键时节,对农业机械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次共有80多台拖拉机前往新疆、内蒙古地区进行跨区作业,最早的一批在3月1日已经出发,最晚的一批也会在清明前后到位。”漯河市支援新疆、内蒙古春耕跨区作业服务队队长孙浩杰介绍说,“这些拖拉机都配备了驾驶导航系统,作业效率更高、更精准。每台车每天作业亩数大概是100多亩,作业时间大概一个多月,全季下来每台大概能作业四千到五千亩地。”
近年来,召陵区不断加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整合农机资源。先后建成了漯河市农机服务产业园、为农服务产业园投资和农机远程指挥系统等。这些举措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程化托管、农资直供、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业技术培训、粮食烘干及仓储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同时,召陵区还组建了援鄂、援疆、援蒙机收作业队,支援外地农业生产,为各地的丰产丰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漯河市召陵区的农机和机手奔赴新疆、内蒙古等地支援春耕生产的情况。召陵区积极筹备,组织协调,机手们热情高涨。召陵区农机合作组织发展成熟,跨区作业经验丰富,不仅助力多地春耕和粮食安全,还解决了本地农机闲置问题。此外,召陵区不断加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提供多种社会化服务,组建作业队支援外地,为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