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粤强农装”:广东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奋进之路 从春耕到海洋牧场,广东农机装备实力大揭秘

在春分时节广东春耕的繁忙景象,引出“粤强农装”工程。详细阐述了广东农机装备的家底,包括现代化农机助力春耕、海洋牧场装备居全国前列、针对山地研发小农机等情况,还展望了未来广东在高端智能装备方面的突破,如无人农场的发展以及各方对推进农业机械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春分到,犁头跳。当下,正值春耕的大好时节。在南粤大地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处处都能看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与来回穿梭的各种现代化农机相互交织,共同绘就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春耕画卷”。

所谓农机,也就是农业机械,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和工具。近期,与农机相关的“粤强农装”工程成为了热门话题。《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粤强农装”工程,构建智能农机产业链创新体系。

厚实家底

海洋牧场装备居全国前列

在今年的全省春耕现场会上,无人驾驶水稻旋耕机、北斗卫星平地机、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水稻钵苗移栽机、植保无人机等一大批现代化农机闪亮登场,为春耕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农机装备堪称“国之重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广东省将农业机械化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抓手,把农机化指标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21个地市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农机化发展良好格局。

“格盛1号”。南方+记者 张令 摄

广东在海洋牧场装备方面成绩斐然。下水全国首台具备升降功能的桁架类网箱“联塑L001”号,它还经受住了17级“摩羯”台风的考验;下水全国最大的风渔融合养殖平台“伏羲一号”等。目前,我省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数量居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数量居全国第三,装备平台的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升级,为唱响“海洋牧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潮州橄榄。南方+记者 肖雄 摄

广东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两者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0%,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以橄榄采摘为例,为解决采摘难题,广东农科院果树所、设施农业研究所相关团队,根据橄榄树型和结实特性,设计出“高效振动采摘装备”。该装备通过多自由度采摘臂上的振动采摘头,能够精准、快速且安全地将成熟的橄榄果实从树上振落在接收装置中。这不仅提高了采收效率,还能在采摘过程中保护树木和果实。

因此,山地小农机也是当前广东重点发力的方向。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研发推广应用丘陵山区小型适用农机和智慧农机装备。

未来突破

高端智能装备打开发展新空间

当前,广东正大力实施“粤强农装”工程,持续开展智能农机装备等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智能农机产业链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广东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不断探索,广东在无人农场、无人农用机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在多地建设的无人农场里,无人驾驶的插秧机来回穿梭进行插秧作业,无人驾驶收割机往返作业收割稻谷,无人驾驶运粮车在田边等待卸粮,成熟的稻谷转眼就被运到卡车车厢。目前,全省已建设8个智慧农场示范点,并推广到全国各地建设示范点32个,引领全国智慧农业发展。

科技+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机合作社的主要工作方式。肖雄 摄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无人农场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智慧无人农场通过智能农机来实现这个目的。”罗锡文说,无人驾驶的愿景,未来农业就是要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和探索。

华南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李君建议,广东要想抓住历史机遇,就要勇于面对新形势、新发展要求,充分发挥院士团队等科研优势力量,加快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升级落地。

“我们要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着眼于农业急需、农民急用,推进农业机械装备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引领新方向,充分发挥院士团队等科研优势力量,加快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升级、落地;组织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等新应用场景所需育种、养殖、加工、流通等装备研制和技术转化应用。

本文围绕广东“粤强农装”工程,介绍了春耕时现代化农机的应用,展示了广东在海洋牧场装备、山地小农机等方面的家底,也阐述了无人农场等高端智能装备的发展成果。多方都在为广东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努力,朝着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不断迈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粤强农装”:广东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奋进之路 从春耕到海洋牧场,广东农机装备实力大揭秘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