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早筛早诊意义重大,湖南医院成功案例为健康敲响警钟,车祸意外揭开肺早癌危机,湖南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术两治创奇迹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心外科成功实施首例胸外伤合并肺早癌手术的案例。王女士因车祸被转至该院,治疗过程中意外发现肺早癌,医疗团队采用创新的单孔微创技术实现“一术两治”,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凸显了早筛早诊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

近日,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心外科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成功实施了首例胸外伤合并肺早癌手术。

王女士(化名)在省外遭遇了一场不幸的车祸,这场车祸让她全身多发肋骨骨折,还伴有严重的肺挫裂伤,病情十分危急。家属心急如焚,紧急联系了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外科。胸心外科艾正华主任与120急救中心主任李雄辉迅速反应,立刻启动了应急转运机制。救护车往返400余公里,星夜兼程,终于将患者安全地转入了该院。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不仅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还意外地开启了一段“因祸得福”的诊疗之旅。

精准诊断:车祸揭开隐匿的“肺早癌”危机

王女士转入该院胸心外科后,医疗团队对她的胸部创伤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在胸部CT检查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王女士的右上肺有一个直径1.8cm的磨玻璃结节。

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艾正华主任敏锐地做出了判断:这个磨玻璃结节很可能提示早期肺癌。这一发现成为了整个救治过程的关键转折点——原本不幸的车祸,竟意外地揭开了潜伏在王女士体内的健康危机,也为早期干预肺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

然而,治疗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双重挑战。传统的肋骨骨折手术需要大切口,而肺结节切除通常采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如何在最小创伤的情况下,同时解决胸外伤与肺结节这两个问题,成为了医疗团队必须攻克的难题。

创新破局:单孔微创实现“一术两治”

面对复杂的病情,艾正华主任带领团队展开了多学科的深入讨论。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创新方案,通过胸腔镜单孔微创技术,同步修复肋骨骨折并切除肺结节。

微创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是一项前沿技术,需要依赖特制的器械和材料。在设备装备部廖伟主任的协助下,胸心外科迅速联系供应商,采购到了微创手术所需的记忆合金接骨板。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国家集采政策,这些材料的价格下降超过了93%,这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充分准备之后,手术如期顺利完成。

精准施治: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艾正华主任带领团队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摒弃了传统的大切口开胸术式,采用新型微创肋骨钢板内固定系统,通过单孔胸腔镜入路,避免了患者遭受二次创伤。在手术中,团队同步完成了肺磨玻璃结节切除、肋骨复位固定及肺破裂修补,在短短3小时内实现了“一箭三雕”的治疗效果。

术后,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他们积极为患者镇痛、预防感染并促进肺功能恢复,同时配合中医中药进行调理。目前,患者已经拔除了引流管,恢复情况良好,家属多次表达了对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术后病理确诊为肺早癌,由于发现及时,患者的预后极佳,有望实现长期生存。

因祸得福:早期发现改变命运

王女士的案例堪称“因祸得福”的典型代表。如果不是这次车祸,她右上肺的磨玻璃结节可能会长期未被察觉。一旦发展为晚期肺癌,治疗的难度和预后情况将与现在大不相同。

据统计,早期肺癌(I期)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肺癌仅为15 – 20%。此次意外发现并及时进行手术,不仅挽救了王女士的生命,更因为采用了微创治疗和早期干预,使她术后的预后特别好,避免了化疗等后续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病例充分展现了微创技术与个体化诊疗的巨大价值。通过跨学科协作和器械创新,艾正华主任将原本需要两次大切口手术的复杂病情,转化为单次微创治疗,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融合中医康复理疗,进一步加速了患者的恢复,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优势。

专家提醒:早筛早诊意义重大

艾正华主任提醒广大市民,磨玻璃结节是肺癌早期的常见信号,肺结节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他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病变,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此次王女士的成功救治,不仅彰显了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心外科在急危重症及复杂胸外伤合并肺癌治疗领域的强大救治能力,也为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敲响了警钟。从应急转运到创新术式,医护团队用专业与仁心,书写了“生命至上”的动人篇章。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胸心外科成功救治胸外伤合并肺早癌患者王女士的案例。通过应急转运、精准诊断、创新术式和中西医结合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此案例凸显了早筛早诊、微创技术、跨学科协作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也展示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和医护人员的专业与仁心。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早筛早诊意义重大,湖南医院成功案例为健康敲响警钟,车祸意外揭开肺早癌危机,湖南中西医结合医院一术两治创奇迹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