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展开,介绍了首批试点城市和项目情况,提及此前相关部门的推动信号,阐述了车网互动带来的变革,列举多地开展的测试和试点活动,分析车企布局及车网互动推广的关键因素,还对车网互动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财联社4月2日消息,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迎来了全新的进展。就在4月2日这一天,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正式公开了《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该通知显示,经过专家严谨评审,上海市等9个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等30个项目,成功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具体而言,上海、常州、合肥、淮北、广州、深圳、海口、重庆、昆明这9座城市入选了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通知着重强调,要求组织试点城市的有关部门以及试点项目建设单位,积极推进试点建设工作,全力以赴力求取得实效。并且,需在2025年底前,将试点工作总结报送至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同时同步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将研究建立试点后评估机制,会适时总结成效与问题,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对于那些实施效果不及预期的试点,将移出试点名单。
实际上,在此之前,相关部门就早已释放出大力发展车网互动技术的强烈信号。在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明确表示,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车桩产业的协同发展,始终秉持适度超前、科学布局、智能高效的建设原则,全力推动充电设施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深入分析认为,“车网互动引发车载储能技术变革”。从电网充电角度来看,车网互动成为城市已有配电网在风电光伏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解决充电容量问题的关键路径。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必然会倒逼充电行为从无序充电转变为有序充电,进而发展到双向充电车网互动。从户用储能角度而言,在我国高层小户型住宅条件下,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是最佳的户用储能方式。从电动汽车自身角度来说,车网互动将使电动汽车充电不仅免费,甚至有可能成为赚钱的工具。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稳步增长,全国车网互动规模也在不断扩大。3月31日,在上海市发改委的精心指导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以及多家车企、桩企,开展了全国首次大规模V2G全链路集中测试工作。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创建车网互动示范应用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30年,完成3 – 5万个智能充放电桩建设。
3月28日,深圳启动了超大规模的V2G(车网互动)实测。全市超760个充电场站的1.8万个充电桩、超过1.7万车次积极参与互动,互动电量达到了8.8万度。同一天,南方电网公司组织开展了国内首次车网互动跨省联动活动,活动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五省区,超过10万辆次电动汽车参与其中,互动电量超过50万千瓦时。此前,北京、安徽、江苏等多地也相继开展了车网互动试点工作。
从车企方面来看,宝马、福特、比亚迪、广汽、长城汽车、蔚来汽车等众多车企也纷纷布局V2G技术,并推出了相应车型,积极投身到车网互动的发展浪潮中。
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新兴业务与产业金融部副总经理林锐指出,“峰谷电价机制改革是车网互动大规模推广的关键之一”。新能源汽车用户作为车网互动的参与主体,峰谷电价能让用户在低谷时段充电省钱,在用电高峰向电网放电挣钱,这样才能激发用户参与车网互动的动力,从而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低碳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真预测,到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有望达到35%到40%,新能源汽车消费比例也会接近这一区间,届时车网互动将开始普及。“再过10年,预计到2035年,绿电将会成为充电的主体能源,绿电消费比例会达到60%到70%,车网互动也会成为重要的短时储能形式。”
按照欧阳明高的预测,车网互动技术将使电动汽车成为城市配电网的重要储能单元,同时推动交能融合,发展光 – 储 – 氢 – 充 – 换 – 放综合能源补给系统。“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超过50%,2030年车网互动可能开始普及但还未爆发;2035年绿电有望成为充电主体电源,电动汽车保有量可以达2亿到3亿辆,可以说新能源汽车革命基本成熟。”
本文介绍了国家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情况,强调了相关部门对车网互动技术的推动。阐述了车网互动带来的多方面变革,列举了多地开展的测试和试点活动,指出车企的布局以及峰谷电价机制对车网互动推广的重要性,并对车网互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展现了车网互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能源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