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上海静安:刘春杰木刻原板展开启“入木三分”的艺术之旅

刘春杰木刻原板艺术展《刻意》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免费开展的相关情况,包括展览的独特形式、艺术家刘春杰的创作经历与风格、展品内容以及展览意义等。

以下这些精彩的图片,将提前带您感受这场艺术盛宴的魅力。

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一场别具一格的艺术展览正在拉开帷幕。当一刀一笔精准落下,入木三分的艺术魅力便在这粗犷有力的线条中得以展现。这些线条仿佛拥有穿越时空的魔力,引领着上海的观众去触摸 1970 年代北大荒那集体记忆的结痂与重生,同时也让人回忆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的精神肖像。

从今天起,刘春杰木刻原板艺术展《刻意》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突破了传统版画展的模式,首次以“木刻原板”作为展品,完整地呈现了艺术版画的母本,让观众能够直接抵达创作的第一现场,演绎出“入木三分”的刀笔浪漫。

踏入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展厅,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

刘春杰是中国当代版画领域的代表人物,他以刀为笔、以木为纸,从事木刻版画创作已有 40 余年。其作品风格独特,在粗犷中尽显精微,闻名于艺术界。他还身兼数职,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版画研究院副院长、南京书画院院长、金陵美术馆馆长等。

此次展览的主题《刻意》含义深刻,一语双关。它既代表着木刻创作中“以刀刻意”所留下的物理痕迹,也隐喻着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执着求索。每一道刀痕的深浅、每一处肌理的虚实,都凝结着刘春杰对生命的独特领悟。

静安雕塑公园展厅宽敞宏大,在这里,百余幅木刻原板与数字艺术、虚拟现实完美融合,完整地呈现了刘春杰的两大创作母题——“北大荒”系列和“鲁迅先生”系列。策展人黄彩娣指出,艺术家运用木刻语言,不仅深度思考了“何为艺术本真”,还叩问了时代精神。因此,这场展览可以被视为中国当代版画艺术转型的重要切片。

B1 层展厅主要展示了“北大荒”系列作品。刘春杰表示,自己生长于北大荒,那里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是他创作的精神源泉。极度的寒冷、粗粝的黑土地、劳动者的集体身影、钝刀的刻痕以及“共和国长子”的荣光……北大荒的基因,凝固在拓荒者的体温中。在早期作品木板皲裂的缝隙间,似乎还回荡着黑土地上的呐喊。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对东北地区自然深情的描绘,有对劳动者精神的礼赞,也有对集体生活的深情回忆。

B2 层展厅主要展示了“私想鲁迅”和“山舞银河”两大单元。鲁迅是刘春杰的精神偶像,在木刻画面中,仿佛穿插着与鲁迅先生的对话,艺术家以当代刀法重构了这一文化图腾。由 65 块原板组成的整面鲁迅墙,彰显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呐喊》产生共鸣。“山舞银蛇”系列作品用直线或曲线编织而成抽象画面,更像是一个个迷离的文学故事,那些看似随性游走的线条,在现实的沉重之外划下了轻盈的刀痕。5 件鲁迅“燃烧”数字艺术作品位于展厅中庭,让传统刀痕在数据流中涅槃,木刻的基因链与火焰状的光影粒子交织,让观众记住鲁迅先生的另一个身份——中国新兴木刻之父。

“刻意”展览是上海艺术机构难得一见的大型版画原板展览,它开创性地以原板作为主角。木刻原板不仅仅是版画的“生产工具”,更是承载着艺术生命活力的本体,上面深浅不一的刻痕,比印刷品更接近真实的艺术创作。“原板不仅让创作中的偶然肌理与刻意经营纤毫毕现,更还原了创作现场。当复制版画与原初刻板并置,艺术创作的神秘面纱亦被悄然揭开。”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得到了上海市静安区文旅局的支持,展期将持续至 6 月 2 日。观众在静安雕塑公园闻香赏花后,不妨走入艺术中心,在木香氤氲中重新认识版画艺术的温度。

本文介绍了刘春杰木刻原板艺术展《刻意》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艺术中心开展的情况。展览突破传统,以木刻原板为展品,呈现了艺术家的“北大荒”和“鲁迅先生”两大创作母题。刘春杰创作经验丰富,作品风格独特,展览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时代意义。展期至 6 月 2 日,为观众提供了感受版画艺术魅力的机会。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上海静安:刘春杰木刻原板展开启“入木三分”的艺术之旅

评论 抢沙发